野生救援WildAid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发布,助力公众克服气候行动五大障碍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发布,助力公众克服气候行动五大障碍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封面 (2023年11月23日,北京)今天,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联合可持续发展及ESG咨询机构商道纵横(SynTao)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旨为普通人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出席发布会并致辞。13位来自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的学者和管理者、以及消费者和青年代表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分享和圆桌讨论。每日经济新闻作为独家媒体发布平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直播。   联合国将“气候行动”(climate action)列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一,认为社会各界“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激励公众开展气候行动,推动需求侧和消费端减排,野生救援和商道纵横于去年11月发布了《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将公众划分为分成“气候潜力阶段”、“气候参与阶段”和“气候创变阶段”三大群体,并为不同群体推荐了总共60种个人层面的气候行动,帮助公众在日常中践行。今年,全球多地突破记录的高温,持续的暴雨,以及因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水、山火严重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凸显采取气候行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面对加剧的气候影响、新的生存挑战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热点,野生救援和商道纵横在万科公益基金会和美团青山计划的支持下,以《公众气候行动手册》为基础撰写了《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以下简称《手册2.0》),着重分析阻碍公众采取气候行动的五大障碍,并为克服每个障碍提供了具体的个人行动方案。《手册2.0》中文版在第二届全球青年气候周(Global Youth Climate Week)期间发布,英文版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发布。

这是一份参加大“帽”险的邀约,请查收

这是一份参加大“帽”险的邀约,请查收 这是一顶帽子。 一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帽子。 但它吸引了两只小猫! 现在,它变成了一顶有魅力的帽子。 《废弃渔网大“帽”险》纪录片截图 如果你看了昨天的推送👉🏻治愈系条漫连载|破解“黑暗岛”之谜,那你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这顶帽子的主人究!竟!是!谁! 熟悉野生救援的小伙伴对这顶帽子一定不陌生,它经常以野生救援伴手礼的身份出现。今年夏天,野生救援海洋项目的小伙伴与SEE基金会的同仁们一起,来到海南和江苏,亲眼见证了这顶渔夫帽的“前世”与“今生”。点击视频,和野生救援开启这场大“帽”险之旅吧! 《废弃渔网大“帽”险》纪录短片 海洋中被废弃、遗失或以其他方式丢弃的渔具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世界上超过800 种海洋物种受到海洋垃圾的影响,并且还在持续增加,海洋塑料污染已被列为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在全球,野生救援的海洋项目已经帮助保护了8500多种海洋物种。前不久,野生救援海洋项目获得了由威廉王子设立的全球性环境大奖——“为地球奋斗奖”(The Earthshot Prize)。减少海洋塑料污染是野生救援一直关注的议题之一 ,曾联合公益大使王一博发起#做个自带派#活动,倡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官员马江楠 据估计,每年丢失或被遗弃在海洋中的渔具超过64万吨,占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总量的十分之一,成为可怕的“幽灵渔网”。一部分废弃渔网分解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被动物吞食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类的食物中;但大部分的废弃渔网会漂浮在海洋中,或者缠绕于海底的礁石上,每年造成约13万只大型海洋生物死亡。大到座头鲸、小到绿海龟等海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深受其害。 “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是野生救援一贯的工作方法。2020年野生救援创立气候项目子品牌——“地球一援”,为要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与关注,激励气候行动并促进消费端减排。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宏观而抽象的概念,也是气候传播长期以来面临的难点。《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在上一版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拒绝高高在上的科学论断和眼花缭乱的数据堆砌,切实为大家提供充满趣味和冒险精神的气候行动秘籍。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气候行动英雄!” 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郎华表示:“根据我们过往对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超过50%中国消费者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于气候行动也抱持很积极的态度。但在实际参与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消费者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我们希望通过《手册2.0》的推出,扫除行为障碍,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并贡献全球气候行动。” 幽灵渔网 由出海渔民转为海南潭门港“渔网无弃”项目巡护员的林伯,现在每天早上6点来到海边巡逻,捡拾冲上岸的渔网,也负责收集渔民们的废弃渔网。和渔网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深谙幽灵渔网的危害:“做了40年的海,拖网我也搞过,一条渔网丢在海里,几千斤,对大海肯定破坏很大的。” 这也成为了林伯现在打捞和回收废旧渔网的动力。 巡护员林伯 长期关注废弃渔网等海洋环境问题的SEE基金会,从2021年开始探索社区参与的废弃渔网回收模式,为渔民社区提供公益支持。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废弃渔网回收的必要性:留在海里的废弃渔网,会将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被动捕获,导致渔民的渔获物慢慢减少,海洋中幽灵渔网的存量实际与沿海渔民的生计直接挂钩。 英瑞特联合创始人胡鹏岩 长期关注废弃渔网等海洋环境问题的SEE基金会,从2021年开始探索社区参与的废弃渔网回收模式,为渔民社区提供公益支持。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废弃渔网回收的必要性:留在海里的废弃渔网,会将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被动捕获,导致渔民的渔获物慢慢减少,海洋中幽灵渔网的存量实际与沿海渔民的生计直接挂钩。 为野生救援渔夫帽提供技术支持的浙江英瑞特公司联合创始人胡鹏岩,当年也是因为看到一张被渔网勒到血肉模糊的海龟照片,产生了用回收渔网来保护海龟的想法。 任何一种渔具,我们都要把它带出海洋。那么,被带出海洋的渔具,该如何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一些先行者已经做出了示例。 2019年3月中旬,国际排联与海洋保护组织“幽灵渔具”合作,正式启动“好网(Good Net)”项目,致力于从全世界的海洋中回收废弃渔网,经循环再利用后制作成可在全球各地社区排球运动中使用的排球球网。 “作为排球运动员,球网位于比赛的中心位置,也是我们快乐的中心。我热爱海滩,但当我知道,在海洋中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幽灵渔具’正在侵害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巴西排球明星吉巴说。 近年来,国际一线品牌也纷纷制定 5~10 年的使用再生材料承诺。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鞋服箱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可以彰显个性、顺应简单生活的新潮流。对于品牌而言,使用再生材料还能满足自身的ESG诉求,可谓双赢。 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型企业加入到“幽灵渔网”再生之旅的同时,与废弃渔网相关的法规及国际协定也在不断完善: 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通过了“渔具标识自愿准则”,采用标记所有渔网的方式,以减少丢失、遗弃和废弃“幽灵渔具”的数量; 2021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 《 “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在“强化渔具监管”一栏中强调“探索推进废弃渔具集中处置和回收再利用,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023年10月24日,我国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新增第五十七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管理海域的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公众参与上述活动。”  今年的新增法规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政府各部门需要组织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收集、打捞和运输”等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并支持公众参与。  帮助解决海洋中的“幽灵渔网”问题,公众可以做什么?相信看了视频的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无论是亲身参与到沿海社区的渔网回收中、还是在消费时选择回收再生材料制成的衣物,抑或是为废弃渔网公益项目捐出一份善款,都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选择的海洋保护行为。

公益大使吴磊呼吁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传播活动北京启动

公益大使吴磊呼吁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传播活动北京启动 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公益传播活动发布嘉宾合影 (2023年9月21日,北京)“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之际,国际环境保护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携手公益大使、青年演员吴磊,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中国环境报社联合发起“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 公益传播活动,并在联合发起伙伴Discovery探索频道的支持下,于今日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发布活动主题海报和线上互动中心“气候行动灵感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春峰在发布会上开场致辞。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出席发布会并发言。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吴磊在发布会上呼吁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分享了自己的气候行动。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发布,郎朗邀请网友共创主题曲《留下》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发布,郎朗邀请网友共创主题曲《留下》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发布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Previous Next (2023年9月15日,北京)今天,由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一研究所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合作单位的“海洋有你更动听”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益传播活动在北京三里屯CHAO酒店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同名公益宣传片及海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孟宪林博士、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庄鸿飞博士在发布会上致辞。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线代表李凤丽女士出席了活动。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作为“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主角和公益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在现场演奏了活动主题曲《留下》,并邀请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这首曲子进行共创,通过传播助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郎朗《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广告 建立自然保护地被视为最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想模式,也是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目标(简称30×30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占陆域国土面积18%的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对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有效保护。 中国目前共有海洋保护地271个,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初步形成了海洋自然保护地网络基础,并在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陆地保护地,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地在数量、等级、保护范围、管理能力、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及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系统愈发脆弱,需要将更多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域纳入海洋保护地,同时提升现有海洋保护地在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手段、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保护地管理与生态化建设技术研究学科方向首席专家张朝晖表示:“《昆蒙框架》为全球海洋保护提出了新的目标。海洋保护地在实现这一宏伟且有益于全人类目标的同时,还具有固碳净水、减缓气变、休闲游憩、供给产品等多种生态功能。但由于对海洋的认知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手段、与陆地完全不同环境条件等制约,海洋的保护面临更大挑战和更多困难,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认知水平,也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合力推动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发展。”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孟宪林博士在发布会上说:“海洋保护在国际社会中被广泛关注。建设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海洋保护地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海洋自然保护地是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和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在发言中提到:“健康而完好的海洋生态系统,既是无数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托。只有守护好海洋这个生态大家园,人类文明才能拥有更永续、更健康、更和谐的光明前景!”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孟宪林博士致辞 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致辞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庄鸿飞博士致辞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孟宪林博士致辞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 Previous Next 野生救援海洋团队拥有20年海洋保护地能力建设在地经验,已经成功帮助全球14个国家的95个海洋保护地提升了执法和管理能力,有效减少了其中的非法盗猎和不可持续捕捞活动,从而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同样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海洋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并提升公众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对海洋保护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海洋保护地将更好地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表示。 2022年,野生救援海洋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并基于报告结果在2022年底发起了“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宣传活动,通过一套平面视觉和一款科普小游戏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地的知识和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活动在微博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4000万,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 郎朗《海洋有你更动听》海报 作为“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海洋有你更动听”活动在公益宣传片和海报之外,同样设计了有趣的社交互动形式——网友与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一起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声。网友可以录制一段歌曲或旋律,通过社交媒体与郎朗演奏的公益宣传片主题曲《留下》形成“合拍”,用传播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海洋保护地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在发布会上说:“就像和声或伴奏的加入能让音乐更动听,我们邀请大家共创《留下》是希望借此表达:越多人关注和参与海洋保护,就越有可能留住海洋的丰富多彩。海洋有你更动听,‘你’不仅指海洋生物,也指海洋保护地和海洋保护工作者,以及所有参与者,因为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出自己的声音。”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得到了唱作人白举纲、歌手武艺、95后新生代音乐人薛黛霏、灼海豚乐队的邵浩帆和林哲宇、虚拟数字人秦佑之,曳取Nocturnes乐队、鲸鱼马戏团乐队、虎啸春乐队和火星电台乐队的支持,他们通过各自的社交媒体对《留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二次创作并传播。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还得到了20多家企业和个人的公益支持,包括为本次发布会提供了场地支持的三里屯CHAO酒店、InResST英瑞特、施坦威钢琴、北京伍次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复星影业、We Are Social、新浪微公益、鲸鸿动能、城市之窗、分众传媒、深圳机场雅仕维传媒有限公司、江苏新华金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引力视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融道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碧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全璟数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北广梯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广州携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南博万(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摄影师伯君等。 特别感谢以下机构和个人为“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无偿提供珍贵画面:梁宏昌 (Boris)、田继光、周滔、万松、王旭、 黄贤熊、青少年潜水员郭俊君 、青少年潜水员张梓墨、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儿童青少年海洋环保专项基金、广西科学院 陈默、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范丽娜、亿角鲸海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守强、北京波赛冬潜水俱乐部 王思宇、李明珂、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部湾大学、智渔 郑锐强

野生救援“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保护传播项目进入新阶段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今日发布

野生救援“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保护传播项目进入新阶段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今日发布 (2023年6月7日 北京)世界海洋日前夕,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举办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了《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公众普遍认同海洋保护区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很重要,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认识模糊,海洋保护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 长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黄海与渤海交汇处,拥有我国最具代表性和保护价值的温带海洋海岛生态系统。长岛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旗舰物种西太平洋斑海豹和东亚江豚的重要栖息地。长岛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和地方级保护地,实施综合的海洋保护政策,并积极推进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了解公众及岛内居民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的态度和意识,对长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未来建设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通过现场调研和线上问卷方式对长岛本地居民及全国范围内去过长岛的人群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进行访问,以获取公众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以及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接收情况等。报告对全部122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就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80%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很重要,但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功能的认知显著不同:51.36%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的功能是让渔获更丰富;而65.71%未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是禁止捕捞活动的区域。   就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不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对长岛的特色海洋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斑海豹的了解有限,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斑海豹的保护级别。   就海洋保护信息的接收情况,报告发现:47.9%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查对象接收过有关海洋保护的信息,这一比例高于未去过长岛的人群(38.13%),但是总体来看,接收过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公众整体不超过50%。报告还发现: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更关注海洋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信息,占54.33%;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更关注与海洋物种保护有关的信息,占59.23%。   综合调研结果,报告给出的建议包括:通过在长岛设置科普教育基地,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扩大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原有的认知局限,从而提升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提高对斑海豹的保护和传播,扩大斑海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在中国栖息繁殖的大众知名度,来提升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认知;针对长岛内外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比如新闻、公益广告、纪录片、短视频平台、微信推文等提高对海洋保护的宣传,从而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意识。   作为一家以“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为工作方法的环保机构,野生救援于2022年底发起了“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传播活动,通过一套平面视觉和一款科普小游戏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区的知识和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活动在微博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4000万,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活动的策划正是基于此次长岛调研的发现”,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这份调研也给我们未来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传播工作提供方向和启发,比如对海洋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的科普、海洋保护区概念和功能、公众可参与的保护行动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海洋保护区将更好的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张朝晖研究员表示:“长岛作为我国黄渤海内典型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多年来开展了积极的保护行动和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但公众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保护区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本调研报告的结论,也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的重点。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通过本报告的发布,共同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海洋保护区的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