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WildAid

Uncategorized

玳瑁是什么?

玳瑁是什么? 插画创作:谢驭飞   |背景素材: pikisuperstarFreepik  | 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玳瑁,七种海龟中最濒危的一种,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 与其它海龟相比,玳瑁数量更少更濒危的原因之一,与玳瑁自身的特点有关。 玳瑁的背上有十三块形状如盾、呈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每一片鳞片都有不规则的放射状花纹,呈现黄色、深褐色和黑色。 玳瑁的鳞片晶莹剔透,色泽柔和明亮,而且每一片鳞片的花色都不相同。这让玳瑁比其它种类的海龟有了更大的“利用价值”。 从古至今,全世界许多沿海的国家和地区都捕捞玳瑁,将玳瑁鳞片加工成梳子、戒指、项链、手镯、镜框甚至弦乐乐器的拨片等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装饰品。 经过多年的捕捞,加上幼龟的成活率非常低(大约1/1000),玳瑁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存在灭绝的风险,《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玳瑁以及整个海龟科物种都列入附录Ⅰ,禁止玳瑁及其制品的商业性国际贸易。私自携带玳瑁及其制品出入境属于走私。 在国内,为了加强保护,2021年玳瑁(连同在中国海域内有分布的另外四种海龟)从国家二级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捕捞和杀害。无论是玳瑁的活体、标本还是制品,都是不允许买卖和运输。 暂养在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中的一只幼年玳瑁。这只玳瑁大约2-3岁,被渔民非法捕捞,所幸海警在巡逻时发现了它并将它送至救助站。待身体完全复原后它将被放归大海 包括玳瑁在内的全部七种海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它们的数量正在减少,全部七种海龟中六种存在灭绝风险。即使你不是专业人士或者没有机会去实地参与保护工作,仍然可以成为保护海龟的勇士。请帮助我们把信息传递出去:海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捞、运输、买卖和食用。举报海龟非法交易,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 背景情况 海龟是海洋龟鳖类物种的统称,在恐龙时代就存在在世界上,是一种著名的“活化石”。全球共有7种海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全球7种海龟资源状况衰退均十分严重。海龟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旗舰物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有海龟均被列为附录I,其国际间贸易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我国海域共分布有5种海龟,历史上资源很丰富,但近年来受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干扰、非法贸易等多种原因影响,我国海龟种群衰退十分严重。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海龟保护工作,早在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之时就将所有海龟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加强对海龟栖息地的保护。建立了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持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建立海龟保护站,使海龟物种资源和繁殖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积极开展海龟增殖放流。农业农村部连续多年在西沙等地组织开展海龟增殖放流活动,广东等沿海省区也连续多年开展海龟放流,并通过加装追踪器,加强对海龟洄游情况的研究,为更好保护海龟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对海龟保护管理的宣传。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世界动植物日、海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对海龟的保护宣传,营造关爱海龟、保护海龟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各科研院所、保护区管理机构等研究单位的不断摸索,目前海龟的野外洄游路线、繁殖条件等已经初步摸清,全人工繁育海龟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五是加强执法监管,渔政、公安、海关、工商、海警等执法部门共同加强针对海龟和其他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有效的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气焰。 海龟保护倡议书 海龟是一类古老的大型海洋爬行动物,至今已有1.5亿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作为最古老的物种,海龟已经在海洋里游弋了上亿年,如今却面临着无处躲藏的重重危机:它们失去了绝大多数的产卵场、食物不断减少、海洋里到处漂浮着塑料制品……还有许多人想要购买用海龟壳制成的商品,或者使用海龟的肉和蛋做的食品和药品,这导致了针对海龟的非法捕捉和贸易也越来越多,海龟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 作为海洋旗舰物种之一,海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至关重要,也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物种。海龟的遭遇,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共同遭遇。海洋环境的破坏和我们人类有直接的关系,同样,海洋环境的保护也离不开所有人的行动。 我们向所有的渔民发出倡议。作为一名渔民,请您承诺合法捕捞作业,绝不非法捕捞海龟等珍贵濒危物种。 我们向所有的潜水员发出倡议。作为一名潜水员,请您承诺绝不违反潜水员道德,伤害海洋生物。 我们向所有的消费者发出倡议。作为一名消费者,请您承诺绝不购买任何非法海龟或其他野生动物制品。 我们也向所有的游客发出倡议。作为一名游客,请您承诺绝不非法携带任何野生动物制品出入境,也绝不把垃圾留在海里或岸边。 我们向所有的家长发出倡议。作为一名家长,请您教导您的孩子,让他们从小认识自然、关爱野生动物,做一个对环境负责任的人。 我们也向每一位社会公众发出倡议。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即使你不生活在海边,海洋离你并不遥远;也许你不曾亲眼见过海龟,你依然能够帮助它们。我们在此呼吁:请大家和我们一起从细微做起,别让海洋的缤纷在我们的手中褪色,保护海龟,你我同行!

地球一援携手动漫IP倡导低碳交通

地球一援携手动漫IP倡导低碳交通   (2021年10月30日)今日,一幅名为《寻找绿色能量“秘籍”》的32米超长海报亮相上海人民广场。这是野生救援(WildAid)、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联合网易《梦幻书院》共同推出的一项宣传活动,鼓励公众通过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Previous Next 海报画面节选 交通运输业是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排放量大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4%。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为11亿吨左右,大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中的顶层设计,《意见》强调了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并积极引导低碳出行的必要性。 野生救援全球项目主任John Baker表示:“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将在明天召开,作为至关重要的一次国际气候会议,野生救援期待COP26能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有雄心和可执行的有效路线图,并推动各国深入进行消费与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中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展现了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力度,希望这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样本。”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随着小客车出行数量的增加,中国已有近60%的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拥堵,加剧了城市交通碳排放,城市交通中小客车碳排放已经占交通领域总排放的40%。“经过多年的宣传活动,公众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的认识,”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但还需要从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强气候传播和公众倡导,弥补大家对于消费端助力‘双碳’目标的认知缺口,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多参与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服务,把低碳意识转换为全民参与的气候行动。” 此次推出的《寻找绿色能量“秘籍”》海报采用了在青年人群中颇具影响力的在线动漫《梦幻书院》中的IP形象。借由三位动漫人物从梦幻仙境来到现代城市的一段经历,将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的权威数据相结合,鼓励青年人从私家车或出租车转移到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等排放较低的交通方式,尽可能构建15分钟步行可达的生活圈,以及优选购买或使用电动化的出行工具等方式以减少交通带来的排放。这也是《梦幻书院》将动漫作品升级为传播和展示社会正能量的窗口的一次有益尝试。 《寻找绿色能量“秘籍”》海报还将陆续落地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此次活动是野生救援气候项目“地球一援”(EarthAid)持续开展的鼓励人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传播项目。“地球一援”旨在助力气候变化和减排议题主流化,让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使全民参与及助力气候治理成为可能。 了解 “地球一援”

寻找绿色能量“秘籍”

问: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来源有哪些? 答:交通运输业是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仅次于电力和工业。[1] 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11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0%左右,其中公路占74%、水运占8%、铁路占8%、航空占10%左右。[2] 问:什么是交通污染物? 答:2019 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1603.8 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 90%。其中,汽油车一氧化碳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碳氢化合物排放量超过 70%。[3] 问:什么是更健康的交通方式? 答:选择更健康的交通方式和进行科技改良可减少交通的负面影响,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颗粒物空气污染、噪音和伤害。增加身体活动还可减少肥胖、心脏病(包括降低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癌症。减轻空气污染可减少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减少噪音将防止听力丧失并减少社区矛盾。减少道路相关伤害将降低死亡和住院人数,减少痛苦。[4] 问:我们可以怎么做,才是聪明的低碳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呢? 答:Avoid:避免不必要的出行。 [5] 在家办公,可以避免人均7吨通勤导致的碳排放。 在空气不好、极端天气、瘟疫时期,可以通过在家工作避免危害。 倡导15分钟生活圈,也就是以家为中心的1公里之内生活,有完善的教育、娱乐、养老、医疗、公共空间等基本生活设施,且提倡步行可达。 倡导职住平衡(其实就是上班场所离家近)、缩短通勤距离。幸福通勤距离=5公里。 Shift:出行从私家车或出租车转移到单位排放较低的交通方式,例如: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等,或鼓励合乘。 骑行减少碳排放:虽然大部分骑行用于替代由步行和公共交通完成的短距离出行,但是部分骑行仍可通过取代私人机动车出行,每年减少约4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80万英亩森林一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骑行改善公共健康:适当的骑行时间和强度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远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相对于不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共享骑行作为一种积极的活动方式,在全国35亿共享单车用户中,每年可以避免约6万人的早亡风险。 Improve:改善出行工具的能效或使用电动化出行方式,例如:购买和使用排放标准高、节能型车辆或电动车(最好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主要是小汽车和出租车,可以减少至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 前往专题页 手机横放阅读 [1] 中国日报. 城市应制定气候行动计划:更高、更细、更明确 | 世界环境日 [2] 中国新闻网. 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总量10% 中国提出加快发展智能交通 [3] 生态环境部.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 [4] 世界卫生组织.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 [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版)》

“地球一援”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公益大使王一博鼓励公众做“自带派”

“地球一援”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公益大使王一博鼓励公众做“自带派” Previous Next (2021年6月8日,北京)今日,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共同发起“地球一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公众倡导活动”(简称“地球一援”减塑活动)。野生救援公益大使王一博为此拍摄了宣传视频和平面海报,并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鼓励公众做个“自带派”,通过自带水杯、餐具和环保袋等用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垃圾的产生。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数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有90%是一次性的或只被使用了一次,而全世界9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绝大多数塑料垃圾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流入环境中,污染土壤、水和空气。除了污染问题,塑料垃圾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是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环境法中心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塑料都由化石原料制成,从开采、运输、精加工、焚烧、填埋到分解,都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果塑料产业按照目前速度增长,到2030年,塑料的生产和焚烧将排放13.4亿吨温室气体,相当于295个500兆瓦燃煤电厂的排放量。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助力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野生救援创立子品牌——“地球一援”(EarthAid),聚焦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健康可持续饮食、绿色出行等低排放的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公众倡导,鼓励人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地球一援|王一博《做个自带派》公益广告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要明显减少”。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多个主体都积极行动起来。对于数量庞大的消费者来说,在成熟的替代产品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重复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是从源头减少产生一次性塑料垃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宣传活动,鼓励大家成为‘自带派’。” “地球一援”减塑活动是去年“地球一援·餐桌上的绿色生活”活动的延伸。在公益大使王一博的带动下,“餐桌上的绿色生活”公益广告在微博上获得了790万次观看,并有15万人参与了《搭配完美一餐》线上互动游戏,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做出自己的绿色生活承诺。此次减塑活动再次邀请王一博参与,通过充满时尚动感的视频和画面,将年轻人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美丽的自然环境相结合,表达出自带水杯、餐具和环保袋这些“微小”的行动对人类共同的陆地、海洋和城市的“巨大”影响。野生救援与王一博一起在微博上发起#做个自带派#话题,邀请公众晒出自己的日常自带装备。 “我们接受一次性塑料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应当思考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野生救援公益大使王一博说:“‘自带派’不仅是一个身份标签,也表达了一种态度:行动不分大小,每一份努力都值得鼓励。”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表示:“通过‘地球一援’减塑活动的传播和响应,我们期待公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限塑政策,并关注减塑行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提升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意愿。” “ ‘地球一援’减塑活动为公众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环保行为选择,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期待更多人成为‘自带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的地球。”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补充道。 “地球一援”减塑活动得到了北京奥美集团、北京观池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公益支持,并将在迪岸双赢传媒集团、航美传媒集团、雅仕维传媒集团、外滩之窗、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路铁传媒、引力视讯地铁云窗、上海碧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展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益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销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米茶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电视、上海吉远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冠辰传媒(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钜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言信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易试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环球少年地理》杂志等公益媒体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海口、福州、青岛等全国十余个城市投放。   创意:奥美互动咨询有限公司视频制作:北京观池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导演:吴桐摄影师:武海勇 了解 “地球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