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WildAid

WildAid

黄轩化身快递小哥呼吁抵制非法寄递野生动物制品

黄轩化身快递小哥呼吁抵制非法寄递野生动物制品 (2022年8月12日,北京)今日,野生救援(WildAid)、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和中国快递协会(CEA)联合发起#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传播活动,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积极参与,呼吁公众自觉抵制非法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并呼吁物流快递从业人员加强甄别非法野生动物制品意识和能力,通过拒收和举报等手段切断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链条,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 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于2016年联合发布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寄递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如象牙、虎骨、犀牛角等。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最高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021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017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537件1153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买卖野生动物制品犯罪的典型形式为:犯罪分子将野生动物制品买卖信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与买家达成交易后将野生动物制品寄递给买家,待买家付款后删除网络和手机记录以掩盖犯罪事实。 2020年,国家邮政局向全行业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当场验视用户交寄物品,严防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流入寄递渠道。并要求企业在运输、分拣、投递环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疑似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停止运输、分拣和投递,立即报告公安、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等部门依法处理。 为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寄递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杜绝通过物流寄递实施野生动物贸易犯罪,野生救援(WildAid)、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和中国快递协会(CEA)联合发起#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传播活动,邀请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拍摄充满正能量又戏谑感十足的公益宣传片,讲述快递小哥和安检人员如何通过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标准操作帮助执法部门成功破获一桩寄递野生动物制品罪案,成为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英雄的故事。 黄轩《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广告 “公众传播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公益广告和海报传递的信息,快递从业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不仅有责任拒收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也有能力通过举报切断非法贸易链条。”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他们的积极举报将有效帮助执法部门追查涉案野生动物制品流向,找到背后非法捕猎杀害野生动物、生产野生动物制品的犯罪团伙。同时,这次的传播活动也通过社交网络面对公众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抵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消费,增强保护意识。” 继2018年以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和中国海关象牙缉私宣传公益大使双重身份参演《纪念品可能是罪证》公益广告之后,黄轩再次参与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链的公益传播,他表示:“通过向公众普及法律、预防犯罪、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未来还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表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同中国快递协会等合作伙伴通过为多家快递企业举办培训班,向从业人员讲解发现和识别快递物流渠道中常见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知识、技术等,并组织国内外有代表性的 11 家物流快递企业签订了《拒绝寄递非法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他们提升了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危险活体动物的防范意识、辨识知识和处置能力,从而积极预防非法野生动植物制品运输犯罪。” #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传播活动得到了多家物流快递企业的积极响应:京东物流、丰巢和菜鸟裹裹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合传播公益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京东物流通过快递车贴、物流箱、快递柜电子屏幕等多种方式传播公益广告和海报,京东物流的快递小哥也将参与活动,呼吁大家积极关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用行动传递公益力量;#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广告也将登陆全国20万台丰巢快递柜电子屏和语音播报系统,公益海报则会张贴于丰巢在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快递柜上;菜鸟在1亿张快递电子面单上印刷了拒绝寄递濒危野生动物的提示和本次活动的二维码,寄/收件人可以扫码了解活动详细信息。 #别为小物件付出大代价#公益广告和海报将于8月12日起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昆明、杭州、南宁、成都、厦门等全国十多个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公交站、地铁站和社区进行投放。分众传媒、上海益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广梯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江苏新华金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滨江星传播广告有限公司、江苏融道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机场雅仕维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碧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伍次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摄影师凌伯郡等企业和个人也为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公益支持。 特别鸣谢 视频制作:北京伍次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平面摄影师:凌伯郡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向青海捐赠野外巡护物资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向青海捐赠野外巡护物资 近日,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协调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野生救援(WildAid)、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等4家国际环保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向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林草局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管理局、青海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等单位捐赠50辆野外巡护摩托车。 国际组织向青海省林草系统捐赠野外巡护摩托车仪式 野生救援作为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捐赠仪式上发言,并实地参与到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保护地体系的进程中来。为支持巡护员的工作,此次野生救援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基层一线的巡护人员捐赠巡护装备,用于开展野生生物及野外自然栖息地的保护、疫源疫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火等日常巡护工作,以此行动助力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事业发展。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野生救援的工作主要是以‘借传播来保护’的模式,向公众传递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理念,从而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野生救援于今年初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合作,邀请公益大使吴京拍摄国家公园巡护员的故事,帮助更多人了解巡护员的工作和努力。未来我们也希望在青海等更多地方参与和开展更多落地的保护项目,一是利用在国际海洋保护区的实践经验,与本土社区合作,为本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持;二是发挥机构的传播资源和经验优势,为讲好本地保护故事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发挥国际组织应有的作用。”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发言 未来,野生救援将配合国家林草局和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确保珍贵、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地安全,支持严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野生救援将持续开展面向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反盗猎宣传,鼓励公众自觉抵制违法行为、支持保护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野生救援也将致力于推动更多机构间合作和国际合作,作为窗口和纽带,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和成果。 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在首批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三江源和祁连山试点的一部分都在青海,青海也在积极推进青海湖、昆仑山等国家公园的规划工作,并在2019年启动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通过一系列保护探索和实践工作,青海涌现了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的显著回升(由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目前的2800只)、栖息地的修复、社区巡护力量的提高等。 捐赠仪式后,青海省林草局组织上述机构人员赴三江源国家公园、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国家公园管理、湿地管护、濒危物种保护。各国际环保组织表示,能够深入生态保护一线,了解实地情况,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各机构将发挥各自优势,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切实帮助,助力国家生态建设,讲好中国保护故事。

海洋项目|《MPA:让海洋生动起来》(旁白:野生救援公益大使 黄轩)

海洋,还可能恢复吗? 海洋,广阔而深邃,载万物于其上,藏生命于其内。 海洋减轻了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使地球更宜居。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池,吸收了30%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拖慢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海洋还供应了地球50%的氧气,离开了海洋,我们甚至无法呼吸。 海洋容纳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宝库。海洋占地球栖息空间的90%以上,已被人类所知的海洋生物约有25万种,但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物种尚未被识别或发现。 海洋是全球数亿人的食物和生计来源,更是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无论沿海还是内陆,人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为沿海社区提供了清洁水和森林产品,并能抵御侵蚀和极端天气;珊瑚礁一年能给全球旅游业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惠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也给亿万造访它的游客带来愉悦和享受。 可以说,海洋是健康地球和社会福祉的基石。 © WildAid坦桑尼亚Pemba海洋保护区 遗憾的是,长久以来,海洋的价值被低估,它的需要被忽视。 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海洋取之不尽,坚不可摧。 事实上,化石燃料燃烧、交通尾气排放、牲畜饲养等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得海洋难以继续肩负“碳池”的重任。随着地球大气层储存的热量不断累积,海水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海洋上层以每十年0.1°C的速度变暖,而海洋深层也已经出现变暖迹象。海水不断升温,导致海洋中氧气变得稀薄,这让海洋深处的捕食者呼吸困难。海洋生物学家发现,原本在海面以下200米深处觅食的金枪鱼和剑鱼,如今却因为缺氧屡次浮出海面。 海水持续变暖,还导致了海洋的酸度增加。它的影响已经体现在珊瑚礁、牡蛎场以及海藻林的快速退化中。海洋的变暖和酸化威胁着海洋食物链以及海洋生态,而且变化越快,海洋生物适应的可能性就越低,也就越可能造成物种灭绝。 沿海土地开发、将红树林改造成不可持续的海水养殖池塘和稻田,正在让沿海栖息地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污水、营养排放物、重金属、核废料以及每年11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洋中,导致至少700种海洋生物被缠绕、受污染和患病。在多重威胁之下,全球一半的珊瑚礁已经消失,公海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50%。 过度捕捞和兼捕,发生在世界各大海洋里。全球三分之一的鱼类已经被过度捕捞,不断增加的捕捞量进而威胁着另外近60%的鱼类。此外,非法、未经报告、缺乏管制(IUU)的捕捞行为加剧了鱼类资源枯竭。不可持续的渔业已成为海洋脊椎动物濒临灭绝的首要原因,包括25%的海洋哺乳动物、鲨鱼和鳐鱼。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渔业年产量将下降超过16%,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海洋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系统,但是因为人类的无度攫取和肆意破坏,它的健康每况愈下,自我恢复能力受损。 海洋,还能再次生动起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一些案例已经证明,当我们采取行动,海洋就会予以回应。

我们的工作方式

我们的工作方法 全球挑战 曾经,我们以为海洋坚不可摧。现在,气候变化、过度开发、人类发展和非法渔业已经严重威胁海洋的长期健康。 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管理得当的海洋保护区(MPA)和渔业可以保护珊瑚礁,恢复海洋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活力,提供就业机会,供养全世界数十亿人。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MPA和可持续渔业的承诺往往难以实现。 近60%的MPA缺乏关键资源、培训和执法能力,这意味着它们只是“纸面上”的保护区。每年因非法、未报告和无监管的捕捞活动造成230亿美元的损失。 让海洋保护的承诺成为现实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专注于加强重点海洋区域的执法能力建设。我们卓越的解决方案推动了海洋执法和保护的显著改善,并使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长期、独立地管理他们的资源。 成功海洋保护区蓝图 BLUEPRINT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 Success™ 我们指导合作伙伴通过野生救援海洋项目开创的六步法,即“成功海洋保护区蓝图”来实现有成果及可持续的保护:有效地阻止非法捕捞,加强对重点区域(保护区和渔业区)的保护和执法。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赋能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完整的海洋保护系统,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阻止非法捕捞,使野生动物得到恢复,并改善当地社区的经济状况。 返回项目主页 相关阅读 野生救援全球海洋项目介绍 中文 野生救援 四王岛海洋保护区执法评估 中文 奔巴海峡保护区评估与合规报告 中文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 《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 © 2020野生救援(美国)北京代表处 版权所有ICP证: 京ICP备2020036688号-2

海洋项目介绍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 我们的宏伟目标:实现大规模影响 良好执法的海洋保护区(MPA)是保护海洋的最佳工具之一。不幸的是,近60%的MPA缺乏为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提供真正保护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执法能力。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正在为实现海洋保护的承诺而努力。未来五年内,我们计划将250个MPA纳入野生救援“成功海洋保护区蓝图”(BLUEPRINT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 Success™),有效改善这些MPA的执法,实现大规模的海洋保护成果。 我们的使命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设计和应用有效的执法解决方案,以阻止非法捕捞并加强对重点海域的保护。 我们的愿景 我们憧憬富饶而健康的海洋。在那里,野生动物不受非法捕捞和海洋垃圾的威胁,沿海社区繁荣发展。 我们的项目 我们的工作方法 © 2020野生救援(美国)北京代表处 版权所有ICP证: 京ICP备2020036688号-2

海洋项目

让海洋保护的承诺成为现实了解更多 我们致力于保护重点海洋区域 凭借20年的海上工作经验,野生救援海洋项目开创了一套先进的海洋执法系统,可以加强地方领导者的监测和监督能力,实现保护目标,使濒危野生动物、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和沿海社区长久获益。 通过保护这些重点区域,我们可以帮助海洋,以及依赖海洋为生的野生动物和人欣欣向荣。 我们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