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WildAid

WildAid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发布,郎朗邀请网友共创主题曲《留下》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发布,郎朗邀请网友共创主题曲《留下》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发布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洋有你更动听新闻发布会现场 Previous Next (2023年9月15日,北京)今天,由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一研究所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合作单位的“海洋有你更动听”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益传播活动在北京三里屯CHAO酒店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同名公益宣传片及海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孟宪林博士、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庄鸿飞博士在发布会上致辞。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线代表李凤丽女士出席了活动。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作为“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主角和公益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在现场演奏了活动主题曲《留下》,并邀请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这首曲子进行共创,通过传播助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郎朗《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广告 建立自然保护地被视为最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想模式,也是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目标(简称30×30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占陆域国土面积18%的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对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有效保护。 中国目前共有海洋保护地271个,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初步形成了海洋自然保护地网络基础,并在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陆地保护地,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地在数量、等级、保护范围、管理能力、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及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系统愈发脆弱,需要将更多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域纳入海洋保护地,同时提升现有海洋保护地在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手段、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保护地管理与生态化建设技术研究学科方向首席专家张朝晖表示:“《昆蒙框架》为全球海洋保护提出了新的目标。海洋保护地在实现这一宏伟且有益于全人类目标的同时,还具有固碳净水、减缓气变、休闲游憩、供给产品等多种生态功能。但由于对海洋的认知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手段、与陆地完全不同环境条件等制约,海洋的保护面临更大挑战和更多困难,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认知水平,也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合力推动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发展。”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孟宪林博士在发布会上说:“海洋保护在国际社会中被广泛关注。建设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海洋保护地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海洋自然保护地是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和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在发言中提到:“健康而完好的海洋生态系统,既是无数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托。只有守护好海洋这个生态大家园,人类文明才能拥有更永续、更健康、更和谐的光明前景!”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孟宪林博士致辞 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致辞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庄鸿飞博士致辞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孟宪林博士致辞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 Previous Next 野生救援海洋团队拥有20年海洋保护地能力建设在地经验,已经成功帮助全球14个国家的95个海洋保护地提升了执法和管理能力,有效减少了其中的非法盗猎和不可持续捕捞活动,从而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同样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海洋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并提升公众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对海洋保护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海洋保护地将更好地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表示。 2022年,野生救援海洋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并基于报告结果在2022年底发起了“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宣传活动,通过一套平面视觉和一款科普小游戏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地的知识和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活动在微博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4000万,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 郎朗《海洋有你更动听》海报 作为“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海洋有你更动听”活动在公益宣传片和海报之外,同样设计了有趣的社交互动形式——网友与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一起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声。网友可以录制一段歌曲或旋律,通过社交媒体与郎朗演奏的公益宣传片主题曲《留下》形成“合拍”,用传播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海洋保护地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在发布会上说:“就像和声或伴奏的加入能让音乐更动听,我们邀请大家共创《留下》是希望借此表达:越多人关注和参与海洋保护,就越有可能留住海洋的丰富多彩。海洋有你更动听,‘你’不仅指海洋生物,也指海洋保护地和海洋保护工作者,以及所有参与者,因为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出自己的声音。”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得到了唱作人白举纲、歌手武艺、95后新生代音乐人薛黛霏、灼海豚乐队的邵浩帆和林哲宇、虚拟数字人秦佑之,曳取Nocturnes乐队、鲸鱼马戏团乐队、虎啸春乐队和火星电台乐队的支持,他们通过各自的社交媒体对《留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二次创作并传播。 “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传播活动还得到了20多家企业和个人的公益支持,包括为本次发布会提供了场地支持的三里屯CHAO酒店、InResST英瑞特、施坦威钢琴、北京伍次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复星影业、We Are Social、新浪微公益、鲸鸿动能、城市之窗、分众传媒、深圳机场雅仕维传媒有限公司、江苏新华金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引力视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融道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碧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全璟数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北广梯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广州携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南博万(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摄影师伯君等。 特别感谢以下机构和个人为“海洋有你更动听”公益宣传片无偿提供珍贵画面:梁宏昌 (Boris)、田继光、周滔、万松、王旭、 黄贤熊、青少年潜水员郭俊君 、青少年潜水员张梓墨、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儿童青少年海洋环保专项基金、广西科学院 陈默、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范丽娜、亿角鲸海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守强、北京波赛冬潜水俱乐部 王思宇、李明珂、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部湾大学、智渔 郑锐强

野生救援“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保护传播项目进入新阶段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今日发布

野生救援“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保护传播项目进入新阶段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今日发布 (2023年6月7日 北京)世界海洋日前夕,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举办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了《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公众普遍认同海洋保护区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很重要,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认识模糊,海洋保护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 长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黄海与渤海交汇处,拥有我国最具代表性和保护价值的温带海洋海岛生态系统。长岛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旗舰物种西太平洋斑海豹和东亚江豚的重要栖息地。长岛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和地方级保护地,实施综合的海洋保护政策,并积极推进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了解公众及岛内居民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的态度和意识,对长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未来建设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通过现场调研和线上问卷方式对长岛本地居民及全国范围内去过长岛的人群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进行访问,以获取公众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以及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接收情况等。报告对全部122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就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80%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很重要,但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功能的认知显著不同:51.36%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的功能是让渔获更丰富;而65.71%未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是禁止捕捞活动的区域。   就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不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对长岛的特色海洋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斑海豹的了解有限,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斑海豹的保护级别。   就海洋保护信息的接收情况,报告发现:47.9%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查对象接收过有关海洋保护的信息,这一比例高于未去过长岛的人群(38.13%),但是总体来看,接收过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公众整体不超过50%。报告还发现: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更关注海洋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信息,占54.33%;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更关注与海洋物种保护有关的信息,占59.23%。   综合调研结果,报告给出的建议包括:通过在长岛设置科普教育基地,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扩大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原有的认知局限,从而提升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提高对斑海豹的保护和传播,扩大斑海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在中国栖息繁殖的大众知名度,来提升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认知;针对长岛内外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比如新闻、公益广告、纪录片、短视频平台、微信推文等提高对海洋保护的宣传,从而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意识。   作为一家以“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为工作方法的环保机构,野生救援于2022年底发起了“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传播活动,通过一套平面视觉和一款科普小游戏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区的知识和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活动在微博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4000万,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活动的策划正是基于此次长岛调研的发现”,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这份调研也给我们未来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传播工作提供方向和启发,比如对海洋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的科普、海洋保护区概念和功能、公众可参与的保护行动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海洋保护区将更好的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张朝晖研究员表示:“长岛作为我国黄渤海内典型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多年来开展了积极的保护行动和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但公众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保护区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本调研报告的结论,也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的重点。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通过本报告的发布,共同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海洋保护区的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4.22世界地球日杨紫发声,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

4.22世界地球日杨紫发声,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 (2023年4月21日,上海)今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野生救援(WildAid)携手多家企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举行“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保护野生动物公益宣传片发布会。野生救援公益大使杨紫作为公益宣传片主演在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心得体会。《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公益宣传片共有三集,分为个人游篇、亲子游篇和团队游篇,旨在呼吁公众在出境旅游时不要购买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通过践行文明旅游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出一份力。 《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系列公益海报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栖息地丧失、非法象牙贸易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野生大象的数量大幅度下降,亚洲象和非洲象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濒危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禁止了象牙商业性国际贸易。为加强对野生大象的保护,履行大国责任,中国于2017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了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贸易。象牙禁令的实施和持续的严打走私行动,让象牙非法贸易和走私得到了遏制,但仍有少量象牙通过走私流入国内。据海关统计,查获的走私象牙及其制品中大部分是由于旅客对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了解不够而携带入境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明知违禁还以夹藏、藏匿等手段携带入境的。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游恢复,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过程中购买象牙等野生动植制品并违规携带回国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系列公益海报 野生救援作为一家以“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为工作方法的环保机构,一直致力于减少濒危野生动物需求和非法贸易。在象牙禁令实施前,野生救援多次发起以保护大象为主题的公众传播活动;象牙禁令实施后,野生救援与多位公益大使合作,陆续推出了《以法律之名,让象牙不再是商品》、《象牙并不美丽》、《纪念品可能成为罪证》等公益广告和海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媒体渠道传播,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2021年,野生救援还与旅游平台爱彼迎(Airbnb)合作推出了《践行可持续旅行的倡议》,呼吁游客及从业人员拒绝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等不文明旅游行为。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女士致辞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在出境旅游重启后的第一个长假到来之际,野生救援联合多家旅游企业和媒体共同传播《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公益广告,希望借助4.22世界地球日的影响力,形成广泛的社会关注,巩固和提升公众拒绝消费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意识,使之与实施象牙禁令和持续打击濒危野生动物走私行动形成合力,继续减少流入国内的非法象牙及其制品。”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女士致辞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杨紫通过在《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公益宣传片中塑造了三个不同角色:游客、领队和自然教育老师,表达出无论是游客还是旅游行业从业者,都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拒绝买卖和携带象牙入境,同时也有责任向周围的人传播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发布会上,杨紫重申了自己对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说“不”的一贯态度,并表示拒绝是一种智慧,因为它会免去触犯法律的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的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 中国法律规定,除有CITES签发的相关允许进出口证明外,携带、邮寄象牙及其制品进出境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哪怕只是戒指、手镯等小饰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并不以牟利作为构罪的必要条件,即便是个人把象牙视为旅游纪念品将之携带入境,也构成该罪。违禁品一旦被海关查获,轻则会受到海关的行政处罚,重则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象牙制品要被海关没收销毁,而且当事人还存在着被立案、罚款、甚至可能失去人身自由等法律风险。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代表范梦圆表示:“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应当与旅游行业携手,针对出境游的游客,加大宣传和普法的力度。同时继续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并确保导游、领队不会带游客消费和走私濒危野生动物,提升整个行业对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认识。”   主办方与嘉宾共同发布《让旅行只留美好 不留遗憾》公益广告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代表范梦圆女士致辞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的主播慧楠(左)、复星商业集团的副总裁周艳琪女士(中)、《时尚旅游》“为TA去旅行”公益项目负责人王子腾先生(右) Previous Next 此外,在InsDaily、字节跳动公益、穷游网、爱彼迎、视频号、马蜂窝、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COTTM、EssenceMediacom中国、分众传媒、深圳机场雅仕维传媒有限公司、分众晶视天堂电影院、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星悦芸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梯影传媒、城市之窗、广州携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引力视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凤凰都市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华金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融道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全璟数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碧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米茶传媒有限公司、树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公益支持下,《让旅行只留美好,不留遗憾》公益广告和海报将在2023年五一假期、暑期和十一假期三个出境游高峰时段陆续登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厦门、南京、昆明、海口、南宁、深圳、珠海等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商场、楼宇、酒店和电影院,以及新开通的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向杨紫赠送礼物

野生救援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座谈

野生救援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座谈 2023年4月17日,野生救援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就开展相关领域合作进行了交流座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简称中心)副主任丁丁在中心会见了来访的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John Baker)一行,并表示热烈欢迎。 约翰·贝克全球首席项目官介绍了野生救援的主要业务领域和“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的工作模式,并表示愿与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探讨合作。 丁丁副主任介绍了中心发展历程和主要业务情况,分享了中心在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区域及双多边环境合作等领域工作成果。她对野生救援在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赞赏,并就双方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提出了意见建议。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合作中心三处参加了会谈。 野生救援全球首席项目官约翰·贝克(左三)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丁(中) 双方参会人员合影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相关链接:野生救援到访我中心开展工作交流 (fecomee.org.cn)

实地考察:野生救援厄瓜多尔团队的海洋保护经验

实地考察:野生救援厄瓜多尔团队的海洋保护经验 野生救援厄瓜多尔、中国和总部项目团队工作人员及翻译合影 2022年12月,工作在厄瓜多尔海岸的野生救援海洋团队向来访的野生救援总部和北京代表处同事分享了他们在海洋保护地(MPAs)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便帮助海洋项目在中国落地。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目前在全球70多片海域开展工作。厄瓜多尔的项目始于1998年,最初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洋保护地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15年拓展至厄瓜多尔大陆海岸。此外,野生救援海洋团队也为其他南美洲国家的保护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古巴、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巴拿马、巴哈马和智利。 此次为期五天的厄瓜多尔大陆海岸实地考察包括: 与来自圣克拉拉岛(Isla Santa Clara)海洋保护地的巡护员团队及厄瓜多尔国家海军南部海岸警卫队开展了交流、巡护和监察活动以及参观由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向该警卫队捐赠的巡护船。 野生救援团队与圣克拉拉岛海洋保护地环保部门和执法机构开展交流 参观中国捐赠的巡护船 巡护途中GPS地图上显示出巡护船“WILDAID”号(野生救援)行进标志 摄影:张文文 Previous Next 在圣克拉拉岛上栽种厄瓜多尔本土灌木Moyuyos (Cordia Lutea)。圣克拉拉是一座无人岛,在日光和海风的侵蚀下,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人工种植是该岛保护措施的一部分,可以保持水土,进而保护栖息在此地的多种野生动物。 野生救援团队与圣克拉拉岛海洋保护地环保部门和执法机构开展交流 学习当地特殊的荒岛绿化方式 野生救援团队与保护区工作人员植树后合影 岛上栖息的军舰鸟 摄影:张文文 Previous Next 重访纪录片《海龟奇援》拍摄地——曼塔市(Manta)帕科奇(Pacoche)海洋和沿海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是厄瓜多尔大陆海岸海龟筑巢率最高的海滩之一,野生救援和保护地合作,通过保护海龟天然产卵场和建设海龟孵化场来保护海龟。2018年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彭于晏曾在这里担任过一天的“海龟巡护员”,负责用立柱和警戒带标记海龟巢穴。五年来这里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如今受保护的海龟巢穴已经增加了几乎一倍。 重访《海龟奇援》拍摄地,保护这片海龟世世代代的筑巢地 一只刚刚孵化的小海龟 摄影:张文文 Previous Next 在此海滩上岸的海龟有时会把卵产在潮位线以下的地方。为防止涨潮将这些巢穴淹没,野生救援海洋团队与保护区合作,将在潮位线之下的卵转移至搭建在海滩的最高处的“海龟托儿所”——一片用纱网围住的孵化场。孵化场内每一平方米安置一个巢穴,旁边的立柱上标记有数量和日期,并在围挡底部预留了幼龟孵化后的离开通路。 野生救援和当地环保部门精心设计的海龟孵化场 摄影:张文文 最后一行人探访了《海龟奇援》另一处重要拍摄地——马查利亚(Machalilla)国家公园的银岛(Isla de La Plata)。这片海域是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的家园,如座头鲸、海龟、蓝脚鲣鸟、军舰鸟等,野生救援为这里提供了必要的巡护装备和海水淡化设施。 繁殖期的蓝脚鲣鸟和雏鸟。摄影:张文文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的同事将把此行所收获的厄瓜多尔团队提升MPA执法巡护能力、海岸生态系统修复、社区培训与共管以及海龟保护的成功经验带回中国,在未来的海洋项目中与科研机构、社区和海洋保护地主管部门开展合作和实践。野生救援全球各团队的共同努力,将使保护海洋的承诺成为现实。 从银岛俯瞰太平洋 摄影:张文文

首届全球青年气候周拉开帷幕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用“共创”代替“说教”

首届全球青年气候周拉开帷幕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用“共创”代替“说教” (2022年11月3日,北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召开在即,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作为“全球青年气候周”(Global Youth Climate Week)的100家联合发起方之一,与可持续发展及ESG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共同举办了一场气候周的重点活动:《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座谈会。这本手册旨在为公众提供一套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推动消费端温室气体减排。 今年,高温席卷了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降雨量明显增加。这些现象让越来越多人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和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研(2022)》显示:超过85%的受访者希望了解气候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为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鼓励公众积极采取气候行动,今年9月26日野生救援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气候行动本事不小”公益活动,邀请青年演员吴磊担任公益大使,通过公益广告和H5互动游戏向全社会征集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行动。 《气候行动本事不小》公益海报,扫码海报上二维码进入H5参与活动  “气候行动本事不小”公益活动得到了40家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和媒体的响应,他们率先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气候行动,并邀请公众接力参与。截至10月26日,共有一万多人次通过H5参与活动,收集到近3000条气候行动。野生救援和商道纵横选取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编入《公众气候行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封面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这份《手册》的目的并不是给公众定下一套行为规范,而是邀请大家为实现同一个气候目标进行共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大众,特别是青年人关注气候变化,并自发地采取个性化的气候行动。他们可能是最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灾害性后果的一代人,同时也是最具潜力将危机感转化为行动力的一群人。” 根据《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研(2022)》结果,并结合商道纵横的对青年人的访谈和调研,《手册》分析出当下人们采取气候行动的障碍,将其提炼为“懒”、“贵”、“躺”、“愁”、“晕”五大“绊脚石”。《手册》还将青年人分成“气候潜力阶段”、“气候参与阶段”和“气候创变阶段”三大群体,并按照每个阶段人群的“减排意愿”和“减排行动能力”给出可执行、可量化的气候行动建议。这些建议涉及与青年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例如社交、约会、学习、旅行、消费、饮食等等,既符合人群共性,又兼具个性化。《手册》还收录了一些普通人的真实故事,用漫画的形式把他们在气候行动中的成长历程呈现给读者。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内页之一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评估,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在内的需求侧行动对于碳减排的作用可以达到40-70%。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郎华表示:“消费端的绿色转型是推进供应链乃至整个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驱动。通过持续跟踪低碳消费趋势,我们发现58.44%的人希望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和日常行动。其中,年轻人具有更强的分享意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理念的传播裂变。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手册》让年轻一代看到气候行动更多的可能性,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我在乎,我行动!” 联合国将“气候行动”(climate action)列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一,认为“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手册》座谈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前夕举行,也是首个“全球青年气候周”的重点活动之一。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吴磊代表青年人对《手册》的发布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这部由许多人共创的《手册》让我看到微小的行动所产生的巨大价值。盼望这本手册能启发更多年轻人,用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共同书写中国青年气候行动力的故事,和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座谈会上,《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研(2022)》首席专家、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执行秘书长王彬彬博士介绍:“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大势所趋,需要调动更多人的行动,这也是联盟和100多家全球伙伴联合发起全球青年气候周的主要原因。调研发现,虽然大家对双碳目标有一定认知,但对于自己可以怎么贡献,还缺少相应的理解。《手册》为碳中和背景下的全民行动提供了抓手,下一步希望公众认知研究可以和《手册》工作进一步结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自下而上的助力!”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公众气候行动手册》英文版也将在COP27大会上发布,向世界展示中国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气候行动的声音和力度。这本《手册》不会截稿,它将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持续更新。我们希望能以此持续助力《巴黎协定》中全球共同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