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今天,“珍‘犀’自然公益之夜”主题酒会在博鳌亚洲论坛顺利举办,国际非营利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江一燕,野生救援(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史蒂夫(Steve Blake),野生救援高级顾问、航美传媒集团董事长姬连强在活动中展开对话,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酒会上还放映了即将于4月上映的纪录片《最后的犀牛》。
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Sudan)在肯尼亚离世。目前确认存活的北方白犀牛仅剩两头雌性。过去40年,因为栖息地破坏和盗猎等原因,90%的犀牛已消失。全部五种犀牛中有四种被IUCN列为“极危”和“易危”级。除栖息地丧失外,犀牛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是为获取犀牛角而滋生的盗猎。2017年南非共有1028头犀牛遭盗猎者杀害,保护人士称,如再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南非犀牛可能在2026年前灭绝。为保护犀牛,1993年中国国务院下达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禁止了犀牛角的一切贸易活动并取消了犀牛角的用药标准。
犀牛并不是非法贸易的唯一受害者,包括大象、穿山甲、海龟等诸多野生动物也因为过度的消费正遭受到生存的威胁。据中国森林公安提供的数据:2017年共办理涉及林业和野生动植物案件21.5万余起,收缴野生动物46.9万头(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0万余人(次),全部涉案价值约25.4亿元。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史蒂夫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政府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在打击犀牛角走私的全球行动中成果斐然。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遏制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工作和挑战,这不仅需要依靠严格的立法和执法,还需要不断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主动减少对非法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需求。只有人们都拒绝成为黑色贸易链的终端和推手,才会为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更多希望。”
“珍‘犀’自然公益之夜”上展映了野生救援最新制作的纪录片《最后的犀牛》。影片讲述了江一燕于2016年前往肯尼亚探访苏丹和自然保护区的见闻。江一燕表示:“苏丹的死令我痛心,不仅因为我曾亲眼见过它,更因为人类对它和整个犀牛种群所造成的如此之深的伤害。我们必须立刻行动,阻止悲剧重演。因为犀牛不仅仅属于亚洲和非洲,它们也属于全世界”。《最后的犀牛》计划于2018年4月在东方卫视播出。
野生救援高级顾问、航美传媒集团董事长姬连强分享了媒体在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工作中的角色和经验。姬连强介绍,从2010年起,航美在全国30个机场的媒体上免费投放宣传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影响人数达到10亿人次。他还表示:“扩大宣传,不断深化和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是改善物种保护局面的关键。在这方面,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2018年,野生救援将继续通过视频、声音和图像等方式向公众传播保护濒危物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理念。“我们邀请多位明星拍摄的野生动物系列纪录片《明星探索之旅》将很快在电视台和网络上公映。同时,我们还计划与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展合作,提升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史蒂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