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保护传播项目进入新阶段 《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今日发布
(2023年6月7日 北京)世界海洋日前夕,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举办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了《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公众普遍认同海洋保护区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很重要,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认识模糊,海洋保护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长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黄海与渤海交汇处,拥有我国最具代表性和保护价值的温带海洋海岛生态系统。长岛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旗舰物种西太平洋斑海豹和东亚江豚的重要栖息地。长岛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和地方级保护地,实施综合的海洋保护政策,并积极推进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了解公众及岛内居民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的态度和意识,对长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未来建设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通过现场调研和线上问卷方式对长岛本地居民及全国范围内去过长岛的人群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进行访问,以获取公众对于长岛海洋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以及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接收情况等。报告对全部122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就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80%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很重要,但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功能的认知显著不同:51.36%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的功能是让渔获更丰富;而65.71%未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认为海洋保护区是禁止捕捞活动的区域。
就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报告发现: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不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对长岛的特色海洋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斑海豹的了解有限,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斑海豹的保护级别。
就海洋保护信息的接收情况,报告发现:47.9%的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查对象接收过有关海洋保护的信息,这一比例高于未去过长岛的人群(38.13%),但是总体来看,接收过海洋保护相关信息的公众整体不超过50%。报告还发现:长岛本地居民和去过长岛的调研对象更关注海洋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信息,占54.33%;而未去过长岛的人群更关注与海洋物种保护有关的信息,占59.23%。
综合调研结果,报告给出的建议包括:通过在长岛设置科普教育基地,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扩大公众对海洋保护区原有的认知局限,从而提升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提高对斑海豹的保护和传播,扩大斑海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在中国栖息繁殖的大众知名度,来提升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认知;针对长岛内外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比如新闻、公益广告、纪录片、短视频平台、微信推文等提高对海洋保护的宣传,从而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意识。
作为一家以“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为工作方法的环保机构,野生救援于2022年底发起了“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传播活动,通过一套平面视觉和一款科普小游戏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区的知识和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活动在微博上线后短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4000万,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活动的策划正是基于此次长岛调研的发现”,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这份调研也给我们未来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传播工作提供方向和启发,比如对海洋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的科普、海洋保护区概念和功能、公众可参与的保护行动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对海洋保护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提升,海洋保护区将更好的发挥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张朝晖研究员表示:“长岛作为我国黄渤海内典型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多年来开展了积极的保护行动和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但公众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保护区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本调研报告的结论,也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的重点。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通过本报告的发布,共同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海洋保护区的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